7
网球
5
预测游戏
社区
评论
分享
关注我们

「我們兩個都值得贏得勝利」卡恰諾夫在多倫多四強賽擊敗茲維列夫後表示

Le 07/08/2025 à 09h35 par Adrien Guyot
「我們兩個都值得贏得勝利」卡恰諾夫在多倫多四強賽擊敗茲維列夫後表示

卡倫·卡恰諾夫成功晉級多倫多大師賽決賽。這位俄羅斯選手低調前進,並以一場充滿轉折與懸念的比賽(6-3、4-6、7-6)擊敗世界排名第三的亞歷山大·茲維列夫,證明了自己的出色表現。

這位ATP排名第16的選手曾一度瀕臨敗北,但最終笑到最後。賽後,卡恰諾夫出席記者會,回顧了與德國選手的這場比賽。

「我非常自豪能再次進入大師賽決賽。這是重要的一週,但為了再次站上這個位置,我花了許多年時間,期間經歷多次大滿貫四強賽。」

「當比賽進入決勝搶七時,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,我們兩人都值得勝利。我無法確切指出是什麼造成了關鍵差異。」

「最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刻你能做什麼。可能是將更多球打進場內、打出更多致勝球,或減少愚蠢失誤。」

「我認為當他在搶七以3-1領先時開始出現失誤。我成功施加更多壓力,讓他變得更加緊張。」

「但即使你打出最佳狀態,勝負仍可能取決於臨場發揮。這就是比賽的本質。」卡恰諾夫說道,隨後被問及大師賽新賽制時表示:

「老實說,賽程感覺更長了,有點像大滿貫。我不抱怨有休息日,但要在為期12天的賽事中保持精神集中確實更困難。」

「或許8到10天的賽制會更理想,但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。」這位世界排名第16的選手在晉級後接受《Punto de Break》採訪時總結道。

GER Zverev, Alexander  [1]
3
6
6
RUS Khachanov, Karen  [11]
tick
6
4
7
评论
Send
Règles à respecter
Avatar
À lire aussi
「這對整個社會都有益處」——哈查諾夫造訪阿拉木圖自閉症兒童中心
「這對整個社會都有益處」——哈查諾夫造訪阿拉木圖自閉症兒童中心
Adrien Guyot 14/10/2025 à 16h29
身為阿拉木圖ATP250巡迴賽頭號種子兼衛冕冠軍,卡倫·哈查諾夫在賽事開打前特地造訪了一所自閉症兒童中心。 手握七座ATP巡迴賽冠軍的哈查諾夫近期剛重返世界前十。本週這位29歲的俄羅斯選手現身哈薩克阿拉木圖,期待能成功衛冕去年奪得的冠軍獎盃。 在首輪對陣詹-倫纳德·斯特魯夫或麥肯齊·麥克唐納之前,這位2018年巴黎銀行大師賽冠軍得主與同來參加阿拉木圖賽事的法比安·馬洛桑共同探訪了當地自閉症兒童...
卡恰諾夫對賽季末充滿動力:「我想以世界前十結束賽季並晉級ATP年終總決賽」
卡恰諾夫對賽季末充滿動力:「我想以世界前十結束賽季並晉級ATP年終總決賽」
Clément Gehl 14/10/2025 à 14h07
卡倫·卡恰諾夫以衛冕冠軍身份來到阿拉木圖ATP250巡迴賽。這位俄羅斯選手在記者會上展現了對2025賽季末的雄心壯志。 「目標已經設定且保持不變。我希望能以年終前十的排名結束賽季,並努力晉級ATP年終總決賽。我始終謹記:這關乎專注力。 設定目標並努力實現是一回事,但因為迫切想達成目標而過度緊繃、不給自己喘息空間又是另一回事。 必須在設定目標與不過度施壓之間找到平衡點。最近幾站賽事成績未達預期...
辛納、西西帕斯與茲維列夫蓄勢待發:六天王沙地網球賽於利雅德正式啟動
辛納、西西帕斯與茲維列夫蓄勢待發:六天王沙地網球賽於利雅德正式啟動
Jules Hypolite 13/10/2025 à 21h27
六天王沙地網球賽即將進入核心賽程:辛納、西西帕斯與茲維列夫已抵達利雅德,並受到帝王級規格的熱烈歡迎。三位頂尖選手在週三賽事開打前,皆已完成前置準備工作。 第二屆六天王沙地網球賽將於週三正式開戰。距離賽事僅剩兩天之際,已有三位選手抵達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。 分別是賽事衛冕冠軍辛納、西西帕斯及茲維列夫。他們均獲得主辦單位隆重接待,並已完成首次場地適應訓練。 其餘三位參賽選手包括艾卡拉斯、喬科維...
「這簡直是科幻小說」:卡恰諾夫談上海決賽
「這簡直是科幻小說」:卡恰諾夫談上海決賽
Arthur Millot 13/10/2025 à 11h39
網球界很少見到像上海站這樣不可思議的劇本。這場中國大師賽上演了一場橫空出世的決賽:世界排名第204位的瓦倫汀·瓦舍羅擊敗了他的表兄弟——法國選手亞瑟·林德克內希。 這場史無前例的勝利引起了哈薩克阿拉木圖站頭號種子卡倫·卡恰諾夫的關注。在即將出賽前夕,這位俄羅斯選手對這場非凡決賽直言不諱地發表了看法。 「這種劇本對網球運動來說太美妙了。兩位表兄弟在決賽相遇,根本是科幻情節。從贊助商角度來看,原本...
288 missing translations
Please help us to translate TennisTemp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