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
网球
5
预测游戏
社区
评论
分享
关注我们

對於季米特洛夫來說,最難擊敗的球員是費德勒:「羅傑一直是我最難纏的對手。」

Le 05/07/2024 à 13h38 par Elio Valotto
對於季米特洛夫來說,最難擊敗的球員是費德勒:「羅傑一直是我最難纏的對手。」

格里戈爾·季米特洛夫是ATP巡迴賽中最受關注的球員之一。本週世界排名第10的保加利亞人在第二輪面對尚俊成時,驚險地依靠經驗獲勝,比分為(5-7, 6-7, 6-4, 6-2, 6-4)。

在新聞發布會上,他被問及費德勒和喬科維奇在草地網球上多年來的主導地位。季米特洛夫曾多次敗於這兩位球員,但他還是給出了自己的看法。根據他所說,最大的挑戰是費德勒:「我感覺羅傑(費德勒)一直是我在各種場地上最難應付的對手。他總是能夠搶走我的時間。

我記得我在這裡與他對戰時,每一分都是這樣的。這讓你在場上非常不舒服,迫使你嘗試一些你不應該打出的球,完全偏離你的比賽節奏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,你對任何球員都很艱難,但對他尤其如此。

在這裡與諾瓦克的那場比賽是我永遠會記得的比賽之一(喬科維奇在2014年半決賽中以6-4, 3-6, 7-6, 7-6勝出)。我當時非常接近,而我的狀態也非常好。我經常談論這場比賽,因為這是我會問自己的那場比賽:“如果當時……會發生什麼?”

我在第四盤有過盤點。我們兩個人都在非常高的水準上對決,差距非常小,而這可能就是差別所在。」

BUL Dimitrov, Grigor  [10]
tick
5
6
6
6
6
CHN Shang, Juncheng
7
7
4
2
4
SRB Djokovic, Novak  [1]
tick
6
3
7
7
BUL Dimitrov, Grigor  [11]
4
6
6
6
评论
Send
Règles à respecter
Avatar
À lire aussi
喬科維奇談與納達爾的關係:「過去15年,我見他的次數比見母親還多」
喬科維奇談與納達爾的關係:「過去15年,我見他的次數比見母親還多」
Adrien Guyot 12/10/2025 à 07h25
二十年來,網壇「三巨頭」憑藉著三位選手——羅傑·費德勒、諾瓦克·喬科維奇與拉斐爾·納達爾的卓越表現,徹底主宰了世界網球格局。其中塞爾維亞與西班牙兩位球星更在職業巡迴賽交手多達60次(喬科維奇以31勝29負略佔上風)。 然而,兩人始終無法在網球之外成為朋友。現年38歲、世界排名第五,剛在上海大師賽闖入四強的貝爾格勒球星,近日接受《晚郵報》專訪時證實了這一點。 「納達爾只比我年長一歲,我倆都是雙子...
影片 - 上海2019:費德勒經典時刻連救三記賽末點
影片 - 上海2019:費德勒經典時刻連救三記賽末點
Jules Hypolite 11/10/2025 à 20h39
正當看似大勢已去時,羅傑·費德勒在上海上演了一局史詩級的逆轉。連續化解三個賽末點、一記精彩的破發,讓上海球場在永恆大師面前瞬間沸騰。 2019年,38歲高齡的費德勒持續突破極限,在上海大師賽八強戰遭遇當時賽會第五種子亞歷山大·茲維列夫。 這位瑞士天王原已瀕臨直落兩盤落敗的邊緣,在茲維列夫發球局面臨6-3、6-5、40-0的絕境。就在此刻,他展現巔峰水準連救三記賽末點,隨後更以一記神乎其...
影片 – 上海2017:費德勒火力全開,納達爾遭連續愛司球狂潮橫掃
影片 – 上海2017:費德勒火力全開,納達爾遭連續愛司球狂潮橫掃
Jules Hypolite 09/10/2025 à 19h31
2017賽季期間,羅傑·費德勒與拉斐爾·納達爾的經典對決再度成為焦點,兩人全年四度交鋒(澳網、印第安泉、邁阿密及上海),均由瑞士天王拿下勝利。 在上海大師賽決賽中,費德勒以6-4、6-3的比分壓制老對手,以36歲之齡奪得該賽季第三座大師賽金盃。 狀態火熱的球王在首盤3-2領先時上演完美發球局,連續轟出四記愛司球(兩記追身、兩記外角)。這個僅耗時50秒的完勝局讓納達爾毫無招架之力。...
上海2024:傳奇喬科維奇與天才門西克的首次交鋒
上海2024:傳奇喬科維奇與天才門西克的首次交鋒
Arthur Millot 11/10/2025 à 16h44
2024年10月11日的上海,在充滿激情的大師賽1000系列八強戰中,上演了諾瓦克·喬科維奇與年輕天才雅庫布·門西克之間一場出乎意料的對決。最終塞爾維亞球王以6-7、6-1、6-4歷經2小時19分鐘激戰後奪勝。 年僅19歲的門西克首度闖入大師賽八強,其晉級之路已令人矚目:他連續淘汰了盧布列夫(第6種子)與迪米特洛夫(第9種子)等種子選手,獲得與喬科維奇交手的機會。面對強敵,他開局便展現發球威力,...
288 missing translations
Please help us to translate TennisTemple